洪濤:質檢“老司機”講述創業故事

發布日期:2019-08-05

近年來,9游会製品院科技創新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和長足的進步,依托9游会製品院建立的國家金屬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簡稱質檢中心)檢測業務抓住市場機遇,業務量持續高速增長,在鋼結構檢測領域取得重大突破。質檢中心常務副主任洪濤是個“大忙人”,直到接受《9游会報》采訪的前一刻,都還在忙著見客戶,午飯都沒顧得上吃。他在質檢中心多年來默默耕耘,這一幹就是31年,把最美好的時光都奉獻給了所熱愛的質檢事業。

勤學苦練 年輕學徒正式“出師”

洪濤1988年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了9游会製品院,然後又被安排在質檢中心從事檢驗工作。“大學學的是物理專業,和工作中的基本不搭邊,相當於是從頭開始進行學習。”工作初期,他坦然是有點兒“緊張”的,隻想著盡快提高自己,不給單位和同事添麻煩。他晚上加班加點看資料,白天就帶著問題向有經驗的老師傅請教,逐漸摸出了門道。那時的他,從來沒想過自己有天會成為業內專家。

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1990年,國內引進了英國布頓公司生產的鋼絲繩,主要應用於煤礦主井提升。煤礦礦井提升所用鋼絲繩是提升係統的重要組成部件,其質量關乎生產安全和人員安危。雖然在很多國家的鋼鐵領域已經得到成熟應用,但這種產品首次被引進國內,仍需要通過科學嚴格的檢驗方可投入使用。令人意外的是,承接初檢業務的一家質檢公司卻給出了質量不合格的結論。“布頓公司始建於1926年,是世界領先的專業鋼絲和鋼絲繩生產廠家,麵對這樣的檢驗結論,肯定是特別不服氣,要求複檢。”隨後,布頓公司通過原煤炭工業部物資公司聯係到質檢中心進行複檢,這件任務被安排由年僅24歲的洪濤負責。

“當時一根鋼絲繩被拆分為222根鋼絲,每根鋼絲我們都通過操作進行調直,然後一根一根進行拉力測試。”提到這次檢驗,洪濤記憶猶新,“布頓公司的兩位英國專家上來就先對質檢中心的檢驗儀器和鑒定證書進行核查,又從口袋裏拿出一根鋼絲,要求現場先進行測試檢驗。待測試數據出了結果,他們從褲兜裏麵拿出個紙條作了對比連呼‘ok’,正式複檢方才開始。”複檢整整持續了一天,兩位英國專家就陪著洪濤待了一天,連吃喝都不出房間。“最後得出222根鋼絲的通條性誤差值在130以內,甚至比他們在英國的檢測結果140還好,而標準值是310,證明了布頓公司鋼絲繩的優良品質。”英國專家非常激動,連連和洪濤握手表示感謝。由此,布頓公司所產的鋼絲繩才得以順利進入中國市場,成功地服役於不少國內企業的礦井提升係統。通過這次檢驗,業內還形成了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那就是進口的煤炭行業所用鋼絲繩都必須由質檢中心進行檢測,所得結果才可讓各方信服。

艱難探索 老司機闖出“開掛”之路

以此為契機,洪濤從此對質檢行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覺得這既對國家有意義,也能實現個人價值。時光荏苒,1998年9游会製品院將原理化室和質檢中心進行合並,仍統稱為質檢中心。當時的質檢中心業務有限,基本上服務於9游会製品院內部,經營難以打開局麵,30多人生存的壓力接踵而至。洪濤那時32歲,被任命為質檢中心副主任,深感壓力與責任。他在不斷思考出路中覺得,每天在單位中墨守成規不是辦法,必須“邁開腿”,主動尋找機會、順應市場。

“從1998年5月份開始,我就經常出去尋找機會。那天我永遠忘不了,是98年10月的一個周六。”這天中午,洪濤騎著自行車載著孩子路過中原西路,看到有個大橋工地裏麵矗立著幾棟活動板房,牌子上寫著“中鐵七局工程項目部”。他馬上抱著孩子下車,找到項目部負責檢測業務的何主任,主動和他介紹和交流公司的質檢業務,也準確了解了對方的需求。何主任隨後拿出來一些橋梁錨具夾片詢問洪濤質檢中心可否做硬度檢測。洪濤非常欣喜,連忙應承下來,用麻袋把錨具夾片裝起來,一手抱著睡著的孩子,一手拎著麻袋騎車回到質檢中心。隨後,他在同事的幫助下焊接了檢測模具,用一個下午完成了錨具夾片硬度結果檢測,得出了準確數據結果。“這是質檢中心開展自營業務賺來的‘第一桶金’,雖然隻賺了200元,但讓大家在迷茫中堅定了信心。直到現在,橋梁預應力檢測業務仍然是質檢中心的主要利潤點。”這一年,洪濤帶領質檢中心的同事完成營業收入20餘萬元,基本上實現了自給自足,還首次產生利潤5000餘元。這無疑為質檢中心進一步順應市場需求、拓寬業務渠道打下了基礎,使質檢中心真正邁出了“創業”的第一步。

找到了出路,就要持續摸索前進,不能停滯不前。2000年,34歲的洪濤將自行車換成了摩托車,在建設中的鄭州CBD中心地帶反複穿梭,主動推銷業務並且屢有斬獲。尤其是2002年,河南省開展大規模基建,洪濤注意到了從鄭州到新鄉正在建設高速公路,他又把摩托車換成了麵包車,驅車來到了工程項目部,但苦於找不到負責人來對接業務。“我們找了項目部各個單位,走了一個月,沒有半點兒回應,不由得焦躁起來。”轉機卻在一天突然來到,有人來到質檢中心送樣檢測。洪濤以為是高速公路項目部來人,經過詢問才得知對方是鄭州東區107國道改造項目部實驗室的負責人。“我們這才搞明白,原來此前都找錯人了。其實每個項目部都會下設一個實驗室,能檢測一般材料,但像預應力類材料等就無法檢測,需要通過外包服務進行檢測”,他笑著繼續說,“一下子就醍醐灌頂,此後這方麵檢測業務就一通百通了,每逢高速公路項目,我們就直接去找項目部實驗室進行對接。”

從2002年開始,質檢中心進入了發展期,當年實現營業收入73萬元,一直到2007年實現營業收入1800萬元,每年都比上年翻一番。2008年開始,在高速公路檢測業務開始出現困難的情況下,42歲的洪濤又將麵包車換成皮卡車,仍舊是四處主動出擊尋找機會。“天時地利人和,這一年3月份京滬高鐵項目開始建設,我們5月份就在蘇州設立了第一個辦事處,接下來在棗莊、天津也設立了辦事處。”接下來的十年,高速鐵路鋪設到哪裏,質檢中心的辦事處就開到哪裏,相繼成立25個國內辦事處,還成功把檢測業務拓展到國外市場,進入了快速成長期。如今的質檢中心已經發展成為有200多名員工、授權檢測產品近2000項的國內一流檢測機構,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57億元、利潤9959萬元,分別是“自行車”時代的700倍和20000倍。53歲的洪濤說到這裏,又開心地笑了。

滿腔熱情 “奮鬥”才能出幸福

洪濤的故事多,是因為他的點子多。雖然質檢中心的業務跟隨高鐵建設的步伐在國內開枝散葉,但在過程中也並非一帆風順。“質檢中心畢竟不是鐵路係統的檢測機構,而且地方的檢測機構也早就盯上了這塊‘肉’,競爭越來越激烈。”對於如何化解困難,他也有自己的辦法,“首先就是要增進了解,讓對方知道質檢中心能做什麽,做得好不好,這個說來容易做來難。愛拚才會贏,我們一定得牢牢把握住任何一個機會,靠實力說話。”倘若別的機構是一個月出具檢測報告,那麽質檢中心那就要在十天內出具一份實實在在的報告,而且是一份對生產確實能有指導性作用、幫助業主方解決技術難題的幹貨報告。“試個一次兩次,質檢中心的口碑就出來了,大家都豎大拇指。”

在各地辦事處工作的大都是年輕人,洪濤每年都要爭取到各處 “精準輔導”,現場幫助解決實際問題。“海南辦事處有個小夥子,在當地盯業務盯了一年,全年沒回家。這樣的同誌還不止一個,小夥子們真是為了事業忠誠擔當、無私奉獻。”提起這些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年輕人,洪濤話語裏滿滿的都是驕傲。其實他本人一年到頭能陪家人的日子也僅僅幾十天,前期衝鋒陷陣開拓業務,後期築牢防線清收欠款。2018年他將25個辦事處逐個調研了一遍,其中利用假期時間,就在兩周內跑了13000公裏、走訪了7個辦事處。“假期裏麵比工作時候還要忙,家人雖然支持我,但也總有抱怨的時候。我基本上和辦事處小夥子見麵,都是晚上10點以後,白天我也實在不忍心打擾他們。”


打印本頁關閉窗口